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单项选择题
1. 坚持共享进步,需要坚持进步为了人民,进步依赖人民,进步成就由人民共享,决不可以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槺”的现象。从规范上杜绝这种现象,需要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同进步
②健全社会保障规范,保障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③健全公共财政规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努力推进收入差距的消除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分析】②③:坚持共享进步,决不可以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槺”的现象。从规范上杜绝这种现象,需要坚持和健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法并存的分配规范,努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规范,保障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健全公共财政规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②③符合题意。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同进步的基本经济规范,并不可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①与题意不符。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努力推进收入差距缩小而不是消除,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2.下面是2019年6月国内Z市某居民年收入状况大全:
内容 | 薪资 收入 | 利息 收入 | 国债 收入 | 股票 收益 | 创业 收入 |
比率 | 40 | 14 | 7 | 10 | 29 |
上述表格表明
A.该居民获得收入的方法主如果按劳分配 B.在该居民年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占到一半
C.该居民获得收入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D.经济进步使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提升
【答案】C
【分析】表格中的薪资收入未必是按劳分配,没办法体现出收入方法主如果按劳分配,排除A。从该居民的收入构成看,其财产性收入占比31%,B与事实不符。材料揭示的是该市民收入构成状况,没体现消费水平,排除D。通过收入的构成状况,可以看出该居民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收入,C符合题意。
3.新个税法拟于2019年1月1日起全方位实行,依据新修订的个税法,以后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 000元基本减除成本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与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这一做法
①健全了按要点分配机制,有益于增加居民要点收入
②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可以缩小分配差距
③是运用货币政策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④说明国家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促进社会公平达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D
【分析】个税起征点提升并作有关扣除后,是国家通过个税调整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手段,因而②④符合题意,入选;①中“按要点分配机制”“居民要点收入”等均与题意不符;税收调节是财政政策,③排除。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同时达成劳动报酬同步提升。下列手段符合这一需要的是
A.健全税制,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有哪些用途
B.主张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以达成一同富裕
C.进一步提升低收入者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
D.鼓励科研职员通过科技成就转化获得合理收入
【答案】D
【分析】达成劳动报酬同劳动生产率提升同步,是第一次分配环节。征收个人所得税,借助税收调节个人收入是再分配环节,A排除;B是在正确处置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提升低收入者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是再分配环节。鼓励科研职员通过科技成就转化获得合理收入,将劳动者收入与劳动效率相结合,D符合题意。
5.王某在某国有企业上班,每月薪资3 500元;另外,每年还可获得房子出租收入6 000元。对材料中王某的收入分配方法认识正确的是
A.薪资收入是按生产要点分配,房子出租收入是按劳分配
B.薪资收入是按劳分配,房子出租收入是按生产要点分配
C.王某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
D.王某的收入都是按生产要点分配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收入的分配方法的常识。王某在国企上班,其薪资是按劳分配;而出租房子的收入则是按土地要点分配。因此B正确,A、C、D说法错误。
6.小丽课余时间在一家花店打工,每月薪800元;父亲承包土地搞蔬菜种植,每年有3万元收入;母亲在私营企业打工,每月薪资2 000元;哥哥在国企上班,每月薪资4 000元,年终股份分红1万元。小丽家一年中按劳分配收入是
A.48 000元B.12 800元 C.78 000元 D.88 000元
【答案】C
【分析】按劳分配是指公有制经济中所获得的薪资、奖金和津贴,本材料中父亲承包土地搞蔬菜种植,每年的3万元收入;哥哥在国企上班,每年4 000元×12=48 000元的收入;总共78 000元的收入是按劳分配收入。
7.退休职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后,全国一亿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员养老待遇提升。基本养老金的调整
①提升劳动报酬在第一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表明社会财富增加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首要条件
③可以使进步成就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④是通过社会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分析】养老金调整问题是再分配的范畴,不是第一次分配的范畴,①不选;材料没体现社会财富增加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首要条件,②不选;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可以使进步成就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通过社会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社会公平,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8.下列手段中是通过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是
①国家完善职工薪资正常增长机制 ②国家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
③某省提升城乡居民年度基本医疗补贴标准 ④国家提升个税起征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分析】职工薪资正常增长机制是第一次分配范围,①不选;营业税改增值税有益于企业减轻负担,但与促进社会公平无关,②不选;提升城乡居民年度基本医疗补贴标准、提升个税起征点均是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要紧体现,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9.需要深化收入分配规范改革,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升劳动报酬在第一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手段中能够帮助“提升劳动报酬在第一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A.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收益上缴比率
C.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打造完善薪资正常增长机制
【答案】D
【分析】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再分配范围,故排除选项A、C;调高国有企业收益上缴比率虽然是第一次分配范围,但与“提升劳动报酬在第一次分配中的比重”没关系,故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10.伴随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炒股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农民在自己家里门口炒股也不再是新鲜事。农民边种地边炒股,种地炒股都不耽误。这表明,在国内农村
①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点分配有机结合 ②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途径增多
③按劳分配不再是收入分配的主体 ④购买股票是达成分配公平的要紧渠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分析】农民承包集体土地获得收入是按劳分配,炒股收入是按生产要点分配而获得的收入,是农民的财产性收入,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按劳分配仍是国内收入分配的主体;④说法错误,购买股票会拉开收入差距,不利于达成分配公平。
11. 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由原来的3500元/月提升至5000元/月,教育、赡养老人等五项支出可在税前予以扣除。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有益于
①增加部分居民的目前可支配收入 ②提升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比重
③增强第一次分配对居民收入的调节用途 ④促进社会收入分配愈加公平正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分析】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有益于增加部分居民的目前可支配收入,增强再分配对居民收入的调节用途,促进社会收入分配愈加公平正义,①④正确,排除③;提升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比重与个税调整无关,②不选。
12.转移支付主如果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肯定的形式和渠道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免费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免费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下列选项是转移支付的有
①某省下发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贴资金 ②某地收取身份证异地办理工本费
③某区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 ④国家下达2019年资源枯竭城市补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分析】此时考查转移支付的常识。依据转移支付的定义可知,转移支付具备免费和非市场性分配的特点。①下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贴资金、 ④下发资源枯竭城市补助均满足转移支付的免费支出免费转移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的特点,符合题意;收取身份证异地办理工本费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都是一种有偿支付,不符合转移支付的特点,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
2、非选择题
13.材料党的十九大把提升人民收入水平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提出“需要一直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让改革进步成就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达成全体人民一同富裕不断迈进。”
阅读材料,用国内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常识,谈谈应怎么样让改革进步成就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答案】①大力进步生产力,在经济进步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长,这是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性手段。②坚持和健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范和分配规范,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③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达成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同时达成劳动报酬同步提升。④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调节功能,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方法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分析】本题需要阅读材料,用收入与分配的常识,谈谈应怎么样让改革进步成就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认真阅读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的常识,从物质保障、规范保证、两个比重和两个同步、再分配愈加重视公平等方面,结合材料说明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需要。
实体经济包含物质的、精神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然而国内近年来虚拟经济飞速发展,而实体经济呈现明显下行态势。为推进国内实体经济的进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布多项手段,其中颁布的分配政策强调,加强常识产权及科技成就转化勉励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股权勉励、分红勉励与科技成就投资入股等推行纳税打折;技术开发、服务等活动的奖酬金提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就转化法》及《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就转化法〉若干规定》实行。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常识,说明实行上述分配政策对加快进步实体经济的勉励导向用途。(14分)
【答案】①强化尊重常识,勉励革新科技成就转化,激起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②奖励技术等生产要点按贡献参与分配,调动了科研职员研发和科技成就转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借助税收打折政策鼓励革新,增加科技投入,促进推行革新驱动进步策略,促进产业结构、商品结构优化升级。④运使用方法律方法保护科研职员的合法权益,增强革新驱动进步新动力。
【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加强常识产权及科技成就转化勉励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股权勉励、分红勉励与科技成就投资入股等推行纳税打折等政策,有益于激起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调动科研职员研发和科技成就转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推行革新驱动进步策略,促进产业结构、商品结构优化升级,增强革新驱动进步新动力。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常识,从推行革新驱动进步策略、健全生产要点参与收益分配的规范、借助税收打折政策鼓励革新、增加科技投入、运使用方法律方法保护科研职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说明实行上述分配政策对加快进步实体经济的勉励导向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