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本身就处于青春萌动期,与其将爱情问题捂着藏着,看做是教育的负担,不如因势利导,依据青少年的认知需要革新教育形式,与学生一块交流,转“堵”为“疏”
这门课并非要教学生如何谈恋爱,而是期望引导学生在知道中国文化的同时,领悟更多人性、文化上的东西,透过爱情而超越爱情
中学校园,恋爱话题总有的敏锐。新学期,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却新开一门课程专讲“古典爱情”,学生选修供不应求。校长路光远昨天同意采访时说,对于爱情,中学教育本就不应回避,之所以开课,期望培育学生正确爱情观的同时,也将国学文化经典教学融入其中。
“柳梦梅和杜丽娘第三相遇为什么要在三年后”、“妨碍他们的,是不是只是 ‘门当户对’观念”?上周四下午,教学楼五楼课堂上,师生讨论热火朝天。这天已是第五周上课,老师万玉本在黑板上写下;“问世间情为什么物,起死回生的牡丹亭”,作为本周主题。讲课中,不只包括故事介绍,佳句赏析,还有今人对作者汤显祖创作背景的评述。在课程接近尾声时,万老师还播放了昆曲《牡丹亭》片段赏析,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有意思的是,下课铃响,片段没播完,满堂学子都说“老师让大家看完再下课吧”,老师无奈回答“按规定不可以拖堂呀”。
高中一年级学生宋懿婷起初选修这门课只不过为了轻松好玩。几堂课下来,老师讲了聊斋里的爱情、西厢记里的爱情,古时候经典中的佳句令很多同学惊艳。不过,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讲到“门当户对”时,老师强调古时候的“门当户对”是一种礼教限制,但在现代背景下,可能爱情和婚姻更需要“新门当户对”,那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对等。所以这门课除去爱情的极致美感,更教会她一些生活中的大道理,“常常是信息量太大,身心上的触动让我下了课还会仔细想想”。
任课老师万玉本是今年刚毕业进校的新老师,当时向学校申请开设这门课,并非要教学生如何谈恋爱,而是期望既能对语文常识有所补充,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引导学生在知道中国文化的同时领悟更多人性、文化上的东西,透过爱情而超越爱情。立足“古典”、“爱情”、“故事”三点,他一个人撰写课程教程,将中国特有些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整理为“修炼爱情”、“才子佳人”、“英雄美女”等多个主题。课堂结合小组展示、问题讨论、视频赏析等多种形式,80分钟的课程,课下一般要筹备近4个小时。虽然辛苦,可好几次下课时学生的起立鼓掌让他挺开心。
“高中生这个年龄,本身就处于青春萌动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校长路光远觉得,与其将爱情问题捂着藏着,看做是教育的负担,不如因势利导,依据青少年的认知需要革新教育形式,与学生一块交流,转“堵”为“疏”。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吸引人的话题,让更多传统文化经典走进学生心底。据悉,为更好传承国学文化,主张“自主进步,人文见长”办学理念,中光高中还开设了茶艺、经典诵读等富有传统文化特点的课程,一并纳入国学教育课程体系。